微信扫一扫,进行分享
x
 

探究式跨学科学习|MCC“未来之城”全国总决赛获奖!

本节内容

 12月 23, 2021

你知道100年后的城市是什么样子吗?100年后的文明是否已经超高度发达?AI是否已经完全替代了传统生产线?

历时三月的“未来之城”全国项目决赛名次已经揭晓,恭喜成都墨尔文学子荣获该项目全国二等奖、最佳人气奖的殊荣。

 

 

2006年,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带着一本《世界是平的》惊艳全球,这位早已名声斐然的新闻人通过这本书进一步奠定了自己大师的地位,因为他从政治、经济、能源等多种维度去思考并展示了世界正在发生的大变化。

早前几个月,著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先生的《三体》(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被改编成影视剧,预告片一经推出更是让读者和观众无比期待将在另一时空发生的神奇。

所以说,人类对于未来的畅想或者说期待从来没有间断过,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生态变化、能源使用,还是从科幻的角度。那么,这些基于事实的考证以及阐释,或者天马行空的思想是从何而来呢?——小编想,答案很简单:学习。或许读者会觉得有些可笑,“学习”这件事不是理所当然吗?然而,小编想说,思想者或者预言家从来不是与生俱来。“学习”的过程也从来不是千篇一律。如何学?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与哪些人学?从学习中,尽管摆在我们面前的是100年后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大胆但又基于事实地从哪方面学习呢?

 

 

以上的所有有关学习的问题,小编毫无夸张的说,在成都墨尔文,学习的实践每天都在发生。就在今年,小学部六年级的同学参加了一项名为“Future City China未来之城”的全国性项目。该项目距今已有30年历史、是享誉全球的STEAM教育项目。它要求学生通过项目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设计一个未来100年后的城市。目的是为了帮助青少年通过项目制的学习方式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复杂真实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国际化视野。

 

 

作为2021-22学年,小学部特色学术项目,六年级班主任付伟老师带领孩子从无到有。项目组在“未来之城”这个概念下,将未来的“无废城市”定义为“绿野仙踪”。从设计概念的起草/修改、模型的搭建/完善、直到最后模型的完成,整个过程都是孩子们独立完成的,老师给予了必要的指导和辅助。整个项目总共历时3个月,“绿野仙踪” 作为孩子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成功的进入了全国决赛,而在整个四川地区,仅有八所学校入围全国总决赛。

同学们认为,未来的城市,首先是一座绿色的,无废城市,该“城市”聚焦的核心基于循环经济概念:从源头上减量、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时,由于我校地处新津区,地理环境依山傍水,水资源尤为丰富,于是,在老师的指引下,同学们将新津的自然资源元素融入到项目中,根据新津城区的自然条件进行城市新布局,打造一个双层基础设施设计,拥有密闭管道垃圾自动回收利用的新中心。从居民的实际体验上入手,建设“废宝城”,倡导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生活理念,建立 “人—社区—垃圾”有效循环的新社区。“绿野仙踪”建筑设计理念前卫,交通布局科学合理,是一座真正的绿色无废的未来之城!

 

 

在成都墨尔文,学校一直在致力于将墨尔文打造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区”,所以,我们认为,家长、学校、学生互为“黄金三角”原则,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缺一不可。因此,在“未来之城”这个项目上,小学部PTA(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的家长学者和我校专业的教师也参与其中。万丽女士和迟辛安先生是我校的在读生家长,他们本身是著名的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学家。因此,当孩子们要進行“绿野仙踪”項目时,两位家长便充当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在城市规划和建筑系方面提供知识辅导。同样作为家长学者的李锦伟先生和康彬先生,在指导计算比例尺和修改设计图方面,给予了孩子们辅导和帮助。而龙景方晗老师和蒋玉华老师,分别负责前期策划、英文指导以及美术指导。

 

PTA (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的家长学者万李女士采访

 

再次恭喜成都墨尔文学子,在未来之城®项目中,获得全国二等奖及最佳人气奖。无论最后孩子们的“绿野仙踪”的城市理想在100年后是否能实现,梦想是否能照进现实,正如付伟老师对孩子们的期望一样,我们为之努力过,思考过,实践过,真正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知识的主人,而非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 分享此页: